“你看,這就是那位患者的小腿骨骼,不管碎成多少片,我們都能用3D打印的方式給他1:1定制出來!”集團骨科醫療中心主任、總院副院長魯木向筆者展示着之前做的一例粉碎性骨折的模型。
日前,總院骨科運用3D打印技術成功治療了一名粉碎性骨折的患者。這位患者是在外地打工的靳先生,他于2018年年初不慎意外摔傷導緻右小腿骨折,送到當地醫院被診斷為右胫骨粉碎性骨折,由于患者為開放性骨折,當地醫院隻進行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療,但内部骨骼粉碎嚴重,卻無法進行拼接。術後,靳先生的腿曾經一直用石膏托着,右腿術後瘢痕無法愈合,且瘢痕離骨骼很近,形成貼骨疤痕,腿部腫脹無法受力。時隔6個月後,身在淮南的家人聽說淮南東方總院骨科對骨折治療頗有建樹,便讓靳先生回到淮南進行治療。
總院骨科接診後,魯木副院長便組織醫生團隊積極進行病例讨論,最終制定了精準的治療方案。首先利用3D打印技術,制作了患者的1:1右胫骨模型,然後在模型上對骨折的類型、手術入路、骨折複位、内固定鋼闆的預彎、螺釘的位置等手術細節進行全面分析探讨,并在模型上成功進行模拟手術操作。
“傳統的X光、CT片看到的隻是一個面,無法直觀地呈現骨骼狀況,隻能依靠醫生的經驗和空間想象力進行實戰手術。”魯木副院長介紹說,人體骨骼的形态各異,且密密麻麻的肌肉、血管、神經,結構都十分複雜,現在隻要通過3D打印技術模拟重建制作出與創傷部位1:1大小的骨骼模型,醫生就可以将骨折的程度、類型及各個骨折塊的移位情況都看得一清二楚,根據模型制定科學合理的個性化手術方案,在骨骼模型上先進行模拟手術,提高了實戰手術的精準度,讓骨科手術實現“私人定制”。
在進行充分的術前準備後,由魯院長帶領醫療團隊親自為靳先生行胫腓骨陳舊性骨折切開複位鋼闆内固定術+皮瓣轉移術,僅60多分鐘便成功完成。由于借助3D打印技術進行過模拟手術,因此實際手術時,時間就明顯縮短,骨折部位成功複位。近日,魯院長進行後期随訪,得知靳先生恢複良好,腿部瘢痕已基本愈合,正在順利康複中。
魯院長告訴筆者,在複雜的骨科手術中,醫生為獲得清楚的術中視野,常常不得不采取較大的手術切口,但大的創傷也增加了術後并發症的機率。通過3D打印技術可以在術前進行模拟重建,就跟預演一樣,醫生手術時心裡也更有底,術中便可以通過最小的創傷完成手術,失血量少、傷口愈合也會更快、更順利,降低了手術中的風險。
東方總院骨科利用3D打印技術制作出的部分模型
在醫生為病人解除病痛,救死扶傷的背後,是技術創新、工具升級所提供的推動力。3D打印技術近年來在國内醫療領域探索應用前景被普遍看好,特别是骨科專業。東方總院骨科走在醫療領域前列,是淮南首家将3D打印技術應用于複雜髋關節置換,複雜髋關節骨折、四肢骨折設計手術入路的醫院,為淮南骨科3D技術打開了新局面。淮南東方總院自應用3D打印技術以來,已為近50名患者成功進行手術。“過去,我們能想到,但做不到。而3D打印技術能讓想象變成現實,所想即所得。”魯院長頗有感慨地說。技術的進步正使骨科醫學逐漸從憑醫生經驗向精細化、精準化過渡,3D打印技術已成為不同患者個性化醫療定制的新趨勢。